首頁>資訊 >
新消息丨快遞業(yè)沒有“雙12” 2022-12-15 22:49:09  來源:36氪

這是多年來的第一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雙12"前夕,某快遞公司公關部門員工吳絲按照慣例收集企業(yè)內部的"雙12"策略,以備作為整理向媒體宣傳的資料。

她萬萬沒想到,居然沒有人掌握這份資料。

不甘心的她多方詢問內部運營、市場同事,最終的答案總結成一句話——今年沒有為"雙12"做任何準備。

"你能想象嗎?今年我們甚至連項目組都沒有成立",她苦笑道。而按照往年的慣例,由于每年雙11之后就是"雙12",所以雙11結束快遞企業(yè)都會立馬啟動"雙12"的籌備工作,在收轉運派方面調動資源,以防止出現(xiàn)爆倉。

但是今年,作為"雙12"主力,三通一達不約而同的在"雙12"上選擇了低調,各家都沒有宣傳自己的"雙12"打法,"上點心的公司會在公眾號發(fā)一些網點工作的圖片,而有的公司干脆沒有任何雙12的宣傳。"

在吳絲看來,這已經表明了快遞行業(yè)的態(tài)度——今年快遞行業(yè)沒有"雙12"。

01 "雙12"去哪里了?

2009年執(zhí)掌淘寶商城業(yè)務的張勇,謀劃如何借鑒美國的"黑色星期五",找一個特別的"節(jié)日",讓人們記住淘寶商城。

經過他和團隊的一番分析,選中了11月11日。

因為11月季節(jié)交替,前半月還是深秋,后半個月直接進入冬季,人們需要采辦的東西多,衣服、棉被都要換厚的。此外第四季度是零售業(yè)旺季,10月有國慶,12月過圣誕,唯獨11月是空白。而且當時年輕人中開始流行"11.11光棍節(jié)"的概念,這一天也有一定的熱度。

于是中國電商歷史上最大的創(chuàng)新"雙11"誕生了,但是到了2011年不過癮的阿里巴巴又造了一個"雙12"的概念。

為什么要這么做?兩個原因,一是為了安撫淘寶C店賣家——因為雙十一針對的是天貓的商家,內部流量向天貓傾斜。因此以此來平息淘寶小商家對雙11截流的不滿;二也是為了給雙11擦屁股——雙十一時賣不完的庫存產品"雙12"再次售賣。

當時電商人口還處于迅猛增長的階段,"雙12"也受到了剛剛興奮地發(fā)現(xiàn)能夠網上購物消費者的眷顧,得到了流量灌溉。

所以在2011年天貓雙十一交出了52億元單日交易額。這一年"雙12"也拿下了43.8億元的戰(zhàn)績。隨后的幾年,"雙12"隨著雙11一起"雞犬升天",到了2018年"雙12"的成交額已經達到1380億元。

但問題沒這么簡單,雖然"雙12"的成交金額也逐年上升,但和雙11的差距也越來越大:2017淘寶雙11成交1682億元,"雙12"才突破1000億元;2018雙十一成交額2135億元,雙十二銷售成交金額也僅僅1380億元。

總之"雙12"的成交金額相對雙11一路下滑,從雙11的80%,跌落至50%。而且從2018年之后,阿里官方再未公開"雙12"的成交額情況。

"雙12"的逐漸式微是中國互聯(lián)網紅利走到尾聲的必然結局,"國內大盤的流量就這么多,抖音、拼多多又分走了一大塊,就連雙11的大商家都喂不飽"一位商家說,阿里現(xiàn)在"地主家也沒有余糧。"

02 被疫情困住的“高峰期”

到了2022年,情況變得更加特殊——今年就連雙11都變得冷清,"雙12"更加凄慘。

從業(yè)十多年,快遞老板老王今年第一次過了一個清閑的雙十一,由于訂單量不大今年發(fā)貨很輕松。

今年雙11創(chuàng)造了兩個"史上第一次":第一次出現(xiàn)了雙11快遞量同比下滑,第一次出現(xiàn)11月11日用戶購買下單量不及11月1日。

國家郵政局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yè)共處理快遞包裹42.72億件,不到去年同期(47.76億件)的90%,雙11當天處理快遞包裹5.52億件,更相比去年同期(6.96億件)下滑了超過20%。

"以前都說平時保本,旺季掙錢,但是今年是平時保本,旺季虧錢。"老王說,由于自己預計平時單量不多,沒有請臨時工,所以還算虧得不多。而有些網點還是按照往年一樣提前找了人車,但是雙11沒有單量,還要付錢。"尤其是X通的網點,今年宣傳得很兇,網點們都下了血本,最后虧得也多。"

除了雙11的慘狀,讓平臺和快遞對于"雙12"都不抱希望外,"雙12"的冷清還受到疫情的影響。

從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全國多個地區(qū)出現(xiàn)快遞停發(fā),大量快遞被退回的情況。雖然快遞沒有寄到用戶手里,但是中間的成本卻需要有人來出,"商家肯定不愿意出錢,成本最后還是讓網點承擔?!?/p>

老王說,由于這個原因,很多發(fā)貨量比較大的商家損失慘重,發(fā)貨和退貨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加上快遞的運費,"浙江的一些網點,一個月虧損幾十上百萬。"

疫情區(qū)域的網點情況更加糟糕,"先是員工封了,后來網點封,最后客戶封了",即便疫情疫情好轉,政府鼓勵快遞復工,很多網點也不愿意恢復,"恢復了又沒有業(yè)務,還要付工錢。"

12月初國內疫情防疫措施大轉彎,快遞迎來一段短暫的恢復,12月2日至4日,國內快遞連續(xù)3天日均超3億件。

然而在很多人以為快遞要回暖的時候,情況又發(fā)生了變化,在北京、鄭州、唐山等一些地方,由于操作工、快遞員"陽"了不能上班,導致轉運、派送人手出現(xiàn)短缺,快遞再次停滯。有報道稱,在北京部分企業(yè)的轉運中心上崗人數(shù)甚至減少了40%。

快遞公司也很著急,近期京東從上海、廣東、陜西、湖南、福建、四川、云南、黑龍江、海南等全國16個省市調集首批1000余名快遞小哥抵達北京,增援北京市內的快遞配送等工作。其他快遞公司也從周邊地區(qū)支援人手。

但是在疫情嚴重的北京,這些舉動是否能夠解決問題沒有人心里有底。

03 快遞業(yè),與黃金時代告別

進入后疫情時代,快遞業(yè)會不會回到之前的盛況?

老王的預期是悲觀的,"快遞這一行,以后可能再也回不到高速增長的時代了。"

數(shù)據(jù)顯示,從2010年~2020年,我國快遞量增長率均保持在25%以上,2011年~2016年,快遞量增長率甚至保持在48%以上。

就在2021年,雖然許多快遞公司的高層也意識到了快遞行業(yè)將會增長放緩,但很多人樂觀地認為,這不過是增長率從30%以上的高速增長,變成20%-30%的中高速增長。

然而2022年的市場讓他們措手不及,國家郵政局數(shù)據(jù)1-10月快遞業(yè)務量同步去年的增長是3%,僅有預期的十分之一。

市場90度大跳水,讓許多快遞公司感到刺骨寒意,開始縮減投入。

一家快遞公司置業(yè)部門人士透露,"這幾年我們搶著拿了不少地,準備蓋轉運中心,但現(xiàn)在也開始打算脫手賣掉",他說自己部門的同事也都感到了一絲恐慌,"如果不再建新場地了,我們干什么呢?"

還有一家快遞公司的技術部門人士表示,今年以來該公司的技術部門出現(xiàn)了大裁員,最多的時候有800多人,現(xiàn)在只剩下500人。

人員招聘也在收縮,行業(yè)頭部企業(yè)今年都沒有大規(guī)模招聘計劃,其中一家公司內部的消息是,"從今年開始完全停止社招,只做校招——校招生便宜好用。"

當快遞從增長市場變成存量市場的時候,內卷將變得更加激烈。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快遞上門"這個被消費者詬病多年的話題,在2022年重新被快遞公司審視。中通標快、圓通圓準達、韻達智橙網、極兔兔優(yōu)達等等紛紛打出送貨上門標簽。

快遞公司突然愿意上門,背后最重要的推動力不是為了討好用戶,而是為了搶商家尤其是KA客戶,"誰服務得好,商家肯定愿意合作,公司的訂單就越多。"

不過送貨上門苦的是快遞小哥,"上門一票獎勵2毛錢,不上門一票罰50,快遞員們叫苦連天"老王說,他曾經和總部一些人聊天,"連總部很多人都覺得邏輯講不通,但是公司戰(zhàn)略誰也改不了。"

在歷史神劇《大明王朝1566》中,浙江巡撫趙貞吉的名言是"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老王認為,現(xiàn)在公司的做法就是白嫖快遞員,活增加了,但是不給相應的待遇——"苦一苦網點和快遞員,罵名公司來擔。"

過了春節(jié)之后,老王打算退出快遞行業(yè),把網點賣掉,以前行業(yè)增長快的時候,這個行業(yè)雖然累但還有盼頭,但是未來他沒有信心了,“可能又累又沒有盼頭,何必呢?”

關鍵詞: 快遞公司 成交金額 高速增長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