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熱消息:反思的深度,決定了你的認知高度 2022-08-10 05:34:08  來源:36氪

究竟是什么在阻礙著我們的思考,讓我們頻頻陷入生活的奔忙而無法更好地看清自己?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身處在這個時代,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被各種KPI、指標和考核數(shù)據(jù)所捆綁著,以至于很多時候大家都各自生活在種種焦慮之中。


【資料圖】

大家總在忙碌于各種瑣事,既不敢停下來,又不愿被束縛著。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似乎好像接受到了更多的知識,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處理了更多的問題,然而我們做決策的能力提升了嗎?我們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在疲憊中學習的意義嗎?我們真的有好好去想自己為什么過的這么累嗎?

可能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是,并沒有。

美國作家小約瑟夫·巴達拉克就在《學會反思》這本書中,為我們展開了一副進行自我反思的成長地圖,通過反思讓我們有機會明白哪些事該做,而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該快做,而哪些事該放一放再做;哪些事才是我們畢生的追求,哪些事根本不必放在心上。

希望在這本書中,你也能經(jīng)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認知淬煉和迭代。

01 什么是反思?反思是一場認知路途中的回望

反思,顧名思義,指的是返回去思考。

我們通常把人們主動去思考過去做出的決策、對事物所持有的看法以及產(chǎn)生的感受行為成為反思。

提到反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羅丹著名的雕像“思考者”的冷峻臉龐,那個一動不動宛如打坐的尊者,他永遠都在安靜的思考著,仿佛思考就是他存在的一切目的。

作為藝術品來說,思考者無疑是成功的。但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思考甚至是反思無疑是很難的,比如甚至很多人可能會說:

道理我懂,可我沒時間反思啊。

對于這個問題,作者在書中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一個“馬賽克”式的反思法,

我們都知道,馬賽克是用小片的石頭或玻璃鑲嵌而成的藝術作品,同樣的,有人會在忙碌的事業(yè)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時間進行反思,就像創(chuàng)作“馬賽克”作品一樣,需要不斷拼接各種細小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反思和思考。

同時,作者也在書中提出一個一般人可能覺得難以想象的問題:

為什么有些人明明已經(jīng)很累了,在連軸轉忙碌了一整天之后還要擠出時間來做反思?

他借著一位高管的口如此回答:

人生就像沖浪,波浪帶著我們前行。

大部分時間,我們不停地調整自己,努力跟上并駕馭波浪??赡苓@道波浪不適合我們,或者不再適合,可能前面就是礁石。

反思,就是思考這一類的問題。

這段話指出了這位管理者在百忙之中,仍然愿意努力擠出時間進行反思的根本原因:

1.反思很實用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反思都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制定更好的決策。就每一天、每一項任務、每一個問題而言,反思都是我們的得力工具。

2.反思很深刻

反思能讓我們深入去思考我們一直想追問自己的問題,比如:

我應該怎樣生活?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怎么樣才算是美好人生?

這樣的反思會讓我們產(chǎn)生很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領悟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通過反思,我們可以獲得一套實用的日常反思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回望過去,我們才有機會在認知迭代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在漫漫生活中重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誠如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的著名隨筆《沉思錄》中所言:

在生活中保持全然的覺知和清醒;讓每一個瞬間都無比充實;讓每一個生命階段都充滿意義。

02 明明反思那么重要,為什么很多人卻根本不會去做?

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有這么一處情節(jié),主人公里克槍殺納粹軍官后束手待捕,一些警察聞訊趕來,雷諾警長為了幫助里克開拓,命令這些警察去抓捕當?shù)氐膽T犯,也就是轉移注意力,從而放過了真正槍殺納粹軍官的里克。

這樣的現(xiàn)象同樣可以出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如同我們常常會用一些慣常的理由來作為自己不常做反思的開拓,而不去尋找真正的原因。

比如我們總是說工作太忙啦、今天上班太累了、下班還要陪家人帶孩子、想在空余時間玩玩手機放松一下等等,這種解釋很真實,想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

但是,這種慣常的理由既不完整,也有誤導之嫌。

確實,找出反思的時間不容易,但原因絕不僅僅是工作帶來無處不在的壓力導致。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阻礙著我們的思考,讓我們頻頻陷入生活的奔忙而無法更好的看清自己?

作者在書中為我們提供了4個方向僅供參考:

1.強烈的責任感

書中介紹一位受訪者并解釋他不做反思的原因:

工作,工作,工作。這就是我,每時每刻,我都在享受工作。

我覺得,人們在滿足了自己的基本需求后,老是想做成點什么事情。做事情能讓我們獲得真正的滿足感,一想到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同樣如此。

正是這樣的責任感,讓他們通常感到時間越來越緊迫,工作似乎非常辛苦,他們覺得精疲力竭,自然而然,對反思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效率崇拜

有位高管談了他從一個要求很高的職位上卸任后的感受:

“剛離開的時候,我有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那些工作中的郵件和手機信息讓我覺得大家需要我,我迷戀那種被需要的感覺?!?/p>

效率崇拜讓人們失去了真正的休閑時間,這樣一來,人們倒是不必規(guī)劃怎么度過自己的閑暇時光了,就像籠子里的白鼠,一直在疲于奔命卻總是無法到達終點。

對于年青一代來說,這個問題更為嚴重,很多年輕人把超級忙碌視為一種“積極進取的生活方式”,就像對很多人而言,連正常的休息都是一種躺平的表現(xiàn)。

就像我們一直生活在迷戀效率崇拜效率的環(huán)境中,偶爾停下來反思一下,反而會變得無從適應。

3.內心深處的不安

關于阻礙反思的原因,還有一位管理者是這么說的:

我一直往前看,目標非常明確。要翻越的下一個障礙是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接下來想取得什么成績?任務,任務,任務。

我覺得反思很難,它會讓以目標為導向的人產(chǎn)生焦慮。

就像大家平時在開會時,一旦討論的議題變難,人們就條件反射般地去摸手機、看微信、或者干別的事情,因為這能讓他們放松下來,他們想避開有難度的事情。

一位前任CEO私下承認,反思讓他不安,因為反思會讓他想到那些風險高又不確定的長期選擇。

有時候,不愿意反思是因為不想面對真實的自己,畢竟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不安的時候。

4.超級警覺的大腦

對于反思,最深層的障礙可能來自大腦的一個固有特征:它躁動不安,思緒總是在里面不停地翻飛。

在一段時間內,讓思路保持清晰并處于我們的控制之下是極少出現(xiàn)的情況,而且這絕非易事。

為什么控制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這么難?

最根本的答案可能是生物進化的設計使然,就像這些本就是人之本能。

比如高度警覺的類人猿更有可能存活下來,他們最早注意到劍齒虎在悄悄靠近自己的居住地,那些警覺、敏銳、隨時隨地都在留意四周環(huán)境的遠古人類祖先在生存率上,超過了那些頭腦遲鈍的同類。

也正是這樣與身俱來的警覺,讓很多人根本停不下手中的活,時時刻刻想著這么做事,而忘了反思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03 把反思養(yǎng)成一種習慣,而非當成一種麻煩

常建曾有詩云: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幽靜清澈的潭水可以使我們的心空靈,從而照射出世界原本的面貌。

同樣的,真正的反思能夠映射出事物的真實貌相,如何通過反思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進行幫助,作者和我們分享了5個方法:

1.馬賽克反思法

因為馬賽克那一個個小方塊就像那些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短暫空余時間,而很多忙碌且事業(yè)有成的管理者就是善于利用零散時間的高手。

比如上班坐車時、晚上休息前、平時跑步鍛煉時,都是很好的反思時刻。

這種碎片化的時間,更便于行走匆忙、時間顆粒度極高的職場人。

2.以60分為目標

60分只是一個及格線,在這樣的情況下不需要你設置很高的目標,也不需要你高度自律,甚至都不需要你正兒八經(jīng)的端坐凝思,只要在習慣性反思的基礎上,持續(xù)保持就好。

你完全可以以任何形式開始反思,比如跑步的時候、做家務的時候。

比如在運動中進行反思,大腦好像會啟動一個后臺運行系統(tǒng),可以把常規(guī)的動作通過下意識去完成,而大腦則會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

因此,在從事其它活動的時候順便進行反思,不但不會影響思考的效果,反而可能讓大腦更加清醒,或者更容易讓重要的想法浮現(xiàn)出來。

3.讓自己慢下來

在這本書的第一章,一位投資公司創(chuàng)始人給過創(chuàng)業(yè)者這樣的建議:讓我看到你兩腳蹺在桌上看著窗外的樣子。

意思是管理者不應該只盯著手頭上的活,不是忙著做各種決策就是忙著去當救火隊員。

有時候要有意識地放慢腳步,別只顧著低頭拉車,也要停下來看看前面的路。

如果我們成天疲于奔命,生活雖然看上去很充實,但你很難從中體會出你的成長和快樂,倒不如從忙碌的工作中抽離出來,你才有機會去客觀、理性地思考人生中重要的事。

4.多角度反思

多角度的反思,最大的好處在于避免一葉障目、以偏概全,就像我們不可能看到身后的一切一樣,有時候換個角度,一切都會變得不同。

比如你接手新的項目,有時候常常覺得無從下手,這個時候不妨可以換幾個角度試試,比如:

問問你以前的領導,請教下如何帶項目的經(jīng)驗;

你還可以在網(wǎng)上看看,有沒有同類項目分享;

甚至還可以自己推導一遍,再逐步去進行實驗。

不同的角度進行反思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審視和評判,讓自己的想法更加成熟和客觀。

至于最后一個方法,在這里不妨給你留一道思考題,建議你親自在《學會反思》本書中找尋答案。

04 寫在最后

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特別是當我們已經(jīng)過度依賴自動化加工的信息和不假思索的思維慣性的時候,我們更應該主動去反思,去撥開認知過程中的重重迷霧,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而不是隨俗沉浮,盲目追隨他人的方向,反而忘卻了生活的真諦,甚至影響我們自己前進的軌跡。

也希望各位能在這本書中領悟反思的真意,獲得反思給予我們的獨特饋贈。

【延伸閱讀】

推薦語:如何在紛繁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寧靜?哈佛商學院教授小約瑟夫·巴達拉克充滿智慧的實用指南。丁世忠、韓巖、肖知興、徐菁聯(lián)袂推薦!

關鍵詞: 很多時候 究竟是什么 疲于奔命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