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流血”上市的順豐同城,能從美團、京東、阿里口中奪食? 2021-12-19 13:37:46  來源:36氪

12月14日,順豐同城以16.42港元/股的發(fā)行價,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上市首日開盤跌破發(fā)行價,盤中一度跌逾15%,最后報收14.9港元,跌幅為9.26%,市值為139億港元,幾乎與當前相近。

“流血上市”的順豐同城,并未像達達那樣,在去年5月赴美上市時,正逢疫情得到管控,同城零售業(yè)務經歷隔離期間“無接觸”催熟,而在資本市場迎來高光時刻。

將第四家上市公司成功推進資本市場的順豐創(chuàng)始人王衛(wèi),還未能沉浸在“上岸”的喜悅中,又要迎頭直面美團、京東、阿里等互聯(lián)網巨頭,早已在同城配送完成布局的勁敵們。

同城配送,“價格戰(zhàn)”一觸即發(fā)

五年前,順豐同城還只是順豐控股旗下一個事業(yè)部。2019年3月才開始獨立運營。而達達、閃送已在2014年成立。美團配送、餓了么的蜂鳥配送也于2015年上線。

其中蜂鳥配送在和點我達合并后,成為阿里系的同城配送公司。美團外賣中分出來美團同城配送業(yè)務,達達則投入京東系,專注即時配送的同時,用京東到家做業(yè)務基本盤。

在2019年之前,餐飲外賣的訂單量占即時配送服務行業(yè)總訂單量的80%以上,是這些配送平臺的主戰(zhàn)場。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平臺進入市場相對較晚。

順豐同城作為后起之秀,要和第三方即時配送搶市場,就得不斷拓展服務的覆蓋范圍,將服務場景從成熟的餐飲外賣,拓展至其他增量場景,如同城零售、近場電商及近場服務等。

其在招股書中指出,同城零售、近場電商、近場服務的訂單量快速增長。2020年5月31日至2021年同期,上述三大業(yè)務訂單量增長分別為272.4%、 143.1%及223.2%。

具體而言,本地餐飲主要包括餐食和飲品,順豐同城提供三餐配送服務。同城零售主要包括商超、生鮮、醫(yī)藥、蛋糕甜品等日常經常性購買的生活食品及用品。近場電商以鞋服箱包、數(shù)碼3C等電商滲透率較高的品類為主。

并且,近場服務以企業(yè)和消費者為中心,順豐同城提供滿足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工作生活相關服務,上線了“幫買”、“幫取”等跑腿業(yè)務,主要為用戶購買小吃、奶茶、咖啡、藥品、生鮮等商品。

在價格上,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5個月,順豐同城配送服務的平均服務費分別為12.3元、10元、10.2元、10.3元。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中,平均服務費逐步降低,由2018年的25元降至2021年前5個月的3.6元,下滑幅度超過85.6%。

盡管順豐同城采用拓展業(yè)務邊界,降價等策略,用戶卻依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在此基礎上,順豐同城打算把未來的拓展空間聚焦相對下沉的二三線市場,提升配送品類范疇,促進人均訂單量增長。

站在今天的節(jié)點上,看著過去五年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順豐同城在招股書中表示,自己是目前最大的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商,截至2021年3月的市場份額為11.1%。

實際上,根據艾瑞咨詢報告,2020年中國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行業(yè)的訂單量占即時配送服務行業(yè)訂單總量僅14.4%,即時配送的主力還是在于中心化平臺。美團配送市占率第一,達到47.2%;蜂鳥+點我達第二,市占率為20.7%;達達市占率為4.1%,順豐同城市占率僅為1.2%,排名為第四。

順豐同城的勁敵達達,背靠京東,有電商場景,并與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卜蜂蓮花、正大優(yōu)鮮、絲芙蘭、vivo等商超渠道和品牌達成合作。其從2018年到2020年三年的訂單數(shù)分別為5.2億單、7.5億單、11億單,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9億、31億和57億。

從2018年到2020年三年,順豐同城的訂單總數(shù)分別為0.8億單、2.1億單、7.6億單,營業(yè)收入分別為9.9億、21.1億和48.4億。

可見順豐同城雖官宣了麥當勞、必勝客、喜茶、天虹、海瀾之家等不同領域客戶。但與達達、美團專送、蜂鳥專送相比,順豐同城缺少直接關聯(lián)的本地生活及電商場景。

美團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美團外賣業(yè)務總單量為64.4億單,日均單量為3560萬。

對此,在順豐今年的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王衛(wèi)曾回應投資者道:“我們堅決不碰商流,因為我們是獨立的第三方?!笔聦嵣?,并非順豐不碰零售業(yè)務,而是一直做不起來并交了數(shù)十億“學費”。

比如,從2010年到2015年,先后推出了順豐E商圈、順豐優(yōu)選、嘿客、豐趣海淘,從食品、生鮮、社區(qū)到跨境電商做了個遍。

現(xiàn)在,順豐同城的“五年計劃”已落幕,宏觀層面的激烈競爭讓其無法停止擴張的步伐。而內部的虧損,也讓順豐同城面臨和對手達達同樣的境地。

尚無“止血”時日

順豐同城從2018至2020年,毛利率分別為-23.3%、-16%、-3.9%,截至今年5月末,進一步收窄至-0.9%;同期,調整后凈利潤率分別為-33.%、-21.7%、-12.5%,截至今年5月末,已收縮減至-9.8%。

順豐同城方面表示,毛利率的變化主要在于每筆訂單的履約成本不斷下降。2021年前五個月每筆訂單平均履約成本為5.9元,而2018年的這一數(shù)據為15元。每筆訂單的履約成本下降主要是通過網絡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提高運營效率、優(yōu)化訂單結構、提高技術能力、增加由眾包騎手完成的訂單數(shù)量總和等途徑改善的。

但是,順豐同城也未擺脫連續(xù)虧損的命運,截至今年前5個月,凈虧損則達到了3.53億元,同比增長近64%。過去三年半的時間,順豐同城累計虧損了19億元。

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的攀升。據招股書顯示,順豐同城現(xiàn)已擁有280萬名注冊騎手。好在眾包騎手履約的訂單數(shù)量占總訂單量的比例越來越高,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19%、57%和88%。

因為相比于專職騎手,眾包騎手每筆訂單的平均履約成本較低。這樣的運力結構能夠一定程度上縮減成本。但配送員流動大,如何能夠保證高峰時段的人力仍是一個問題。

總體而言,2018年到2020年,順豐同城人力外包成本及雇員福利開支分別為11.98億元、23.77億元、49.21億元,相比于9.93億元、21.08億元、48.45億元的營收,人力成本幾乎占據了營業(yè)成本的98%左右。

可以說順豐同城的營收費用絕大部分用來覆蓋人力成本了,其他的營銷費用、研發(fā)費用顯得微乎其微。隨著業(yè)務延伸,這種人力成本無法有效降低。并且,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順豐同城每筆訂單的平均履約成本分別為15.0元、11.3元、6.5元和5.9元。

以此類推,順豐同城基本是做一單虧一單,扭虧為盈成了長期的挑戰(zhàn)。

順豐同城也直言,虧損預計在2021年會進一步擴大,這種情況大概還要持續(xù)3到5年。因為還要進一步擴大服務的覆蓋范圍。截至2021年5月末,順豐同城業(yè)務覆蓋全國超過1000個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順豐同城基石投資拉來了阿里、哈羅、黃山賽富、騰元投資、新希望亞太投資、中信資本等股東為其買單,但能否勝出,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無獨有偶,達達自上市后也一直未盈利。今年第三季度虧損5.4億元,比上年同期擴大,2017年至今已累計虧損86億元。

這些持續(xù)“流血”擴張的同城配送玩家們,寄希望于規(guī)模效應,這也是互聯(lián)網公司的慣性思路。即便核心業(yè)務不賺錢,當客戶群體足夠大、訂單量足夠多,騎手滿載率提升時,平臺就能利用經營杠桿,在不降低人力成本,甚至提高騎手單位時間收入的前提下實現(xiàn)盈利。

只是如何縮短“流血”的時長,亦是順豐同城要思考的問題。

站在“巨人肩上”沖刺

順豐同城作為王衛(wèi)第四家上市的公司。

上市敲鐘當天,王衛(wèi)致辭,“當下整個物流大趨勢是以分鐘來計算,順豐集團需要根據大趨勢走,對原來的模式進行變革。首先,需要孵化新的組織、新的能力、新的團隊。其次,既要把‘快’定義在客戶中,定義在推出新服務、新產品的速度上,滿足客戶更高的要求。第三,在既有的技術和團支持下,將順豐同城的戰(zhàn)略結合大趨勢,這是順豐集團的戰(zhàn)略。”

這種戰(zhàn)略,在競爭激烈的當下,還需要擴大用戶量、用戶范圍,加強技術壁壘、人才壁壘來實現(xiàn)。

相比于競爭對手,在覆蓋范圍上,順豐同城并不占優(yōu)勢。截至2021年5月末,順豐同城的服務網絡覆蓋中國1000多個市縣,美團配送、蜂鳥、達達均超過2000座縣市。在用戶體量上,起步稍晚的順豐同城更是不及美團、餓了么、達達。并且,當下美團、餓了么已搶占餐飲外賣的絕大部分市場。

不過,近場電商等服務場景仍有可觀的增長空間,順豐同城還有機會。

加上順豐同城“第三方”的定位,其目前與傳統(tǒng)電商、商超到家、生鮮電商、社區(qū)團購等平臺之間不存在流量競爭,若商家想要引流到淘寶、微信、抖音等平臺,雙方也可進行合作。順豐同城在此基礎上,提高覆蓋面積、滲透其他交易場景,尋找“彎道超車”機會。

在優(yōu)化同城配送的底層建設上,順豐同城準備與阿里在市場營銷、供應鏈、物流及配送、軟件技術等領域開展業(yè)務合作。另外,順豐同城在招股書中特別強調,正就各項新興本地服務及產品進行試點測試,而順豐同城將與其在硬件設備等領域開展業(yè)務合作。

順豐同城IPO募資約20.31億港元,亦將用于研發(fā)及技術基礎設計,擴大服務覆蓋范圍和運力池等四方面建設。

隨著互聯(lián)網反壟斷和監(jiān)管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過去一家獨大、壟斷式經營的時代已然過去。開放、共贏的趨勢成為各大互聯(lián)網平臺生存的必備條件,這樣不僅能讓平臺獲得更多用戶、市場的支持,還能給予新興企業(yè)、第二梯隊企業(yè)生存空間。

順豐同城作為獨立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正符合這樣的趨勢。

現(xiàn)在疫情反復,無論港股、美股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皆顯疲態(tài)。但順豐多年積累的口碑,眾人可鑒。

如何利用好順豐“親爸”這副好牌的同時,滲透到更多同城零售/服務場景之中,把效率、效益同步提升,會是順豐同城能走多遠的關鍵。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鯨商”(ID:bizwhale),作者:三輪、胡篤之,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阿里 同城 口中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