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想提升自我?來看看你的行為是如何塑造你的 2021-12-17 18:03:40  來源:36氪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yè)、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你身邊會不會經常有那種“說一套做一套”的人?如果你仔細審視自己,也許你自己也是——想要成為一個經驗職場人,卻很久沒學習;想要寫出好作品,卻遲遲沒動筆;或者以為自己至少是個很自律的人,但一個月去健身房的時間卻屈指可數......你有沒有想過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自己這樣呢?這篇文章來自編譯,作者分享了一些改變自己的小方法。

圖片來源:Pexels.com

重復的行為造就了我們;因此,優(yōu)秀不是一種舉動,而是一種習慣。

——亞里士多德

請先思考一下:你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

實際上,我們是由日常的行為塑造出來的——無論這些行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很多時候,我們說了什么并不重要,因為這些東西并不太會影響我們。相反,日常的輸贏由行為決定。

你有沒有那種嘴上說討厭八卦、不喜歡浪費時間,但總是親自制造八卦、對垃圾信息上癮的朋友?或者你有沒有那種總是說馬上要開始一個大項目,但從來沒搞出過什么水花的同事?你是不是很容易想到符合這些特征的人?

既然你這么容易注意到別人身上的知行不合一,那你注意到過自己身上類似的不協調嗎?

其實很多人都很難這么發(fā)現自己。因為自我意識是一只狡猾的小獸,遇到問題時你總有很多理由幫自己辯解。但一個擁有真正自我意識的人,通常會直面自己不想知道,但必須知道的現實。尤其是,當涉及到改變你的生活時,你就必須切實地改變你所做的事情。當然這很困難,因為你必須行動起來暴露自己的痛苦,但這其實是最難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再多的建議也代替不了實踐。即使實踐失敗,也遠比陷入思考陷阱里要好。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方法吧!

好好審視你自己,因為這決定著你的生活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承認自己的問題。

那么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分析自己的行為?你有專門花時間客觀地看待你自己嗎?請記住:要分析的不是你的想法和理想,而是用你的行動告訴你“你是誰”。

很多時候當真正開始思考,我們會發(fā)現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總是和行動不太相符,比如你覺得自己是個自律的人,但就是不能按時起床、按時鍛煉。這些知行不合一一開始可能會令人不安,讓你的內心很混亂,但還是要對自己寬容些,因為能注意到這些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我之前讀過很多關于風險、投資和概率等方面的書,發(fā)現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想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就拿我自己舉例吧,我有自己的公司,也出版了很多關于財務知識的書(比如《阻止你賺錢的,只有你的窮人心態(tài)》),我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上還是小有建樹的,但現實卻很打臉。因為過去一年,我在財務問題上踩了巨多的坑,比如:花錢太多、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以及進行非理性的押注。所以,即使我知道怎么正確地處理財務問題,但我還是沒做到。

這就不得不提到我最喜歡的一句話,這句話不僅適用于金融領域,還適用于生活的各種領域:

投資之所以很難,是因為投資不是金融學,而是對人們如何對待金錢的研究。即使再聰明的人,你也很難改變他們的固有行為。想要教會別人投資,千萬不要用那些死板的公式、邏輯化的Excel來試圖總結人們的行為規(guī)律。因為一旦涉及到描述自己,人們往往會否認自己做過這些東西,而不是誠實地面對它們。

看到這里你可能想問:如果行為很難教,而且聰明也不能幫人做出更好的決定,那么該如何改變自己、做出更好的決策呢?

這就要回到剛才說的:好的開始始于觀察。也許如果你對自己做的事觀察得夠深入、夠持久,即使從你現有的認知出發(fā)不知道該怎么做,這些觀察也至少能防止你鉆牛角尖。

所以別灰心,你怎么說的并不重要,重點是要開始關注你的行為,順便也觀察一下別人在做什么。千萬不要出現那種“不要你以為,就要我以為”的狀況,畢竟不管你怎么以為,都不影響一件事現實的運作。

圖片來源:Pexels.com

為什么總有些事你嘴上說不想,身體卻很誠實?

如果你能做到前面說的那種自我覺察,那就等于是有了一個好的開始。雖然這個開始可能會讓你感覺有點挫敗,畢竟發(fā)現自己沒自己想的那么強總是件難過的事。

但是!發(fā)現可不意味著一定能改變,因為你稍不留神就會到原來那種行為習慣上去。

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模式像個巨大的磁鐵,牢牢地吸附在我們身上,甚至能超越你的邏輯。因此你要下決心發(fā)動一場意識和行為間的對決,即使最后失敗了也不要緊,你會發(fā)現自己慢慢變得更有效率了。

在此我想解釋一下:為什么負面的行為模式很難打破?為什么我們明明知道做正確的事情,最后卻選擇了錯誤的事情?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回報。

人就是以獎勵為基礎的生物。即使是消極的行為也會讓我們從中得到一些東西。通常,你從消極行為模式中獲得的回報是立竿見影的,而你從有價值的習慣中獲得的回報卻需要時間。

比如你刷短時頻時,雖然明知道自己在浪費時間,但就是停不下來,因為你得到的快樂是即時的,能馬上從你的手傳遞到你腦子里。

我們可以看看一些常見的消極行為模式及其回報:

成為焦點:即使你做了一些損害名譽的事情,你也會受到關注,這能滿足人的虛榮心。

所有不健康的活動:從吃炸雞到吸煙,再到酗酒,不健康的飲食能讓你馬上得到愉悅的多巴胺。

深陷無意義的循環(huán):你可能明知道和某“渣男”或“渣女”約會沒結果,但還是忍不住想他/她,你最終得到的回報是:確認自己不值得,然后安心地放手。

任何減少長期成功機會的短期行為:那些即時行樂的東西,能讓你從長期追求有價值的東西所需的緊張和乏味中,得到一些放松的回報。

一旦你發(fā)現這些行為給了你反饋,那即使你嘴上不想要,身體還是會很誠實。理解了這一機制后,是不是對自己看些“自虐”行為有了新的認識?

圖片來源:Pexels.com

接下來該怎么做?

如果你想改變你內心深處看待自己的方式,就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但是,要改變你的行為,你又必須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自己,這就好像一個循環(huán)。

如果你只是在某種特殊情況下選擇性地改變自己的行為,那依然沒用的,那只是一種偽裝。只有當你一直以這樣的方式行事才能有效果。

有一篇關于自信行動的帖子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它談到了為什么假裝讓自己顯得強大,而自己并不自信時為什么總是失敗。例如,如果一個男孩強行鼓起胸膛與陌生的漂亮女孩交談可能會很尷尬,但如果他一直有意識地相信自己才可能會奏效:

人在偽裝的時候會產生羞恥感,這是偽裝成一個不是自己的身份(我很強大)并讓它暴露(被拒絕)的結果。解決辦法就是不要再偽裝身份,而是接受真實。這并不意味著不去嘗試,而是意味著要自信就不要只在演講時坐直,而是要一直坐直。至少訓練你的身體自然地接受你過于關注自己而不能做的事情。 如果這項嘗試(有力的身體姿勢)完全代表了事實,那就意味著最終你將在身體上變成你的身體假裝的那個人。

所以又回到那句:你的行為告訴你你是誰。要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假裝”雖然是一種可行的策略,但只有它成為你必須的生活方式才奏效。這就是“偽裝”的意義。

當一個演員使用科學方法表演時,他們實際上就是角色本身。當你看希思·萊杰在《蝙蝠俠》中扮演小丑時,你是在看小丑,而不是希思·萊杰。有人說小丑比面具后的演員更真實,以至演員以后再難完成這樣的巔峰之作。而現實中我們對自己的改變必須反著來。

不要只是在腦子想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而是做你想成為的人會做的事情,盡可能多地表現出這種行為。比如你想成為好的插畫師,你畫過100幅畫嗎?你想寫好作品,那你真的動筆了嗎?要知道,對于自我提升,行動是必經之路。

其他一些小建議

首先,要非常認真地對待你所言及的計劃。在輕易做決定前不妨試著坐一會兒,好好考慮下你是否真的要去做。

其次,一定要讓目標做到精簡。因為做事最重要的是養(yǎng)成習慣,說干就干。如果你只打算做3件事,就不要密密麻麻地寫19件待辦事項。實現較小的計劃還是相對容易點,列出宏偉大志完成不了又會增加你對自己的挫敗感。

最后,要記得不斷提升效率。你也可以從一些書和視頻課里找找完成任務的技巧,不斷打磨效率。當然延遲滿足也很重要,堅持不下來的時候就盡量想想這些小事對未來的你帶來的好處。

總之,當我們只是在觀察時,我們是自大的,只有當我們行動起來,才能夠抵達真實。

譯者:小灼

關鍵詞: 來看看 自我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