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中國公園最多的一線城市,誰說它內卷?| 城事 2021-12-02 09:22:18  來源:36氪

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里,深圳總是帶著一種年輕又內卷至上的形象——“深圳人只會搞錢”已經成了眾嘲的段子。仿佛在深圳一座座如春筍突起的高樓大廈里,都是24小時不停運作的工作機器,談起美食和文化都缺了點積淀。

直到我最近在深圳待了一段時間后,我得為自己的刻板印象給深圳道個歉——深圳真的太好逛了!我并不是說豪華shopping mall和奶茶店,而是說公園。逛過深圳的公園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深圳人最舒服的精神馬殺雞,都在公園里頭了。

很多人不知道深圳已經是“千園之城”。據(jù)統(tǒng)計,截至去年,深圳的公園已經多達1206個,公園總面積約為399平方公里,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87%,是國內公園數(shù)量最多的一線城市。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最近在社交平臺刷屏的高顏值網紅公園,一個個都定位在了深圳。這里的公園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出片率高,治愈感極強

誰說鱗次櫛比的現(xiàn)代城市建筑群,就一定是密不透風的“鋼筋森林”?一定要隔絕海風、花草、鳥鳴?當你還以為深圳是“搞錢機器”時,它早已經在重新給我們定義,什么是一座“公園里的城市”了。

△點開視頻,深圳前海演藝公園驚艷你。

深圳人,逛完公園可能都要好幾年

千萬別說深圳這座城市缺景點,要是真讓深圳人每天帶你逛一個公園,光逛完深圳全部公園,可能都要花掉3年時間。

這真的絲毫不夸張,深圳人最不缺的就是公園。日常出個門500米社區(qū)就有個公園,2公里便可以到綜合公園,再遠一點,幾個地鐵站出來,就可以走到大一點的森林郊野公園了。

△深圳寶安濱海文化公園,128米超級摩天輪已經開放。/作者供圖

看一座城市的公園,并不僅僅在于數(shù)目多,要是千篇一律也不值一提。而深圳之所以稱得上“千園之城”,它的魅力在于:城在園中,千園有千張面孔。它時刻在顛覆你對城市公園的印象。

深圳并不只是繁華都市的模樣,它最標志性的特色是“森林城市”,有著得天獨厚橫貫東西的山海資源,海岸線就有252公里,每年有將近200多種近10萬只候鳥在深圳灣停留。

最能體現(xiàn)其“城園融為一體”的市區(qū)公園,或許是深圳灣公園了。 深圳灣公園的設計就是以“親水”為核心元素的濱海休閑帶,沿線大約15公里的海岸線上,自東向西分布著 12處不同的主題公園,就連沿途設計的20多道“彎”都“彎”出不同的風景。

這里不僅可以看到深圳無敵藍的海景,春夏秋冬潮漲潮落都有不同的美景,而且還是徒步、騎行、觀鳥賞花的好去處。

出了深圳灣地鐵口,就是海天相接的閱海廣場,這里是遠眺整個深圳灣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也是最靠近紅樹林的景點,在市中心聽海浪吹海風,實在令人艷羨。

如今快迎來最佳觀鳥季,愛觀鳥的人可以從紅樹林公園到海韻公園一段逛逛;愛賞花的可以到流花山公園,那是演繹四季奇幻交替的地方;蛇口漁港和防波堤公園,白色燈塔、 一排排漁船停靠在內灣,別具漁家風情。南側則是一望無際的碧藍大海,波浪拍岸可遠眺香港山野 ;等到了海上世界,充滿異國情調的洋味街道和繁華夜景又讓人在自然的沉浸感中,回歸都市感的日常。

△蛇口海上世界周邊。作者供圖

深圳市區(qū)內的公園,很多都在重新定義著一座城市與自然生態(tài)的關系。 南山區(qū)的 華僑城濕地公園,據(jù)說這里是上世紀深圳灣填海留下的珍稀生態(tài)區(qū)域,才有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與深圳灣水系相連的約50萬平方米的濕地。

這里遍布大片蘆葦蕩和濕地,是 國內唯一的城市濱海紅樹林濕地公園,堪稱“鬧市中的秘境”。

坐落于福田區(qū)的香蜜公園,讓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蜿蜒在樹頂?shù)目罩袟5?/strong>,以及古典中式庭院設計的婚姻登記處。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這里原名就是“農科公園”。上世紀80年代,這里是市農科中心,只不過隨著都市日益更迭逐漸被遺棄,所幸在過去的35年間,這片凈土得以保留了荔枝林、魚塘、花卉世界、棕櫚大道及大片樹林等自然生態(tài)。

處在深圳市郊外的郊野公園,更成了網紅們出片率極高的首選。

今年開放的光明區(qū)虹橋公園,憑著4公里長的虹橋刷屏各大社交圈。這4公里長的虹橋,西通新城公園,東接馬拉松山湖綠道,俯瞰就像一條飄逸靈動的紅飄帶,蜿蜒穿梭在高低起伏的山體和煙波浩渺的湖泊上。

整座公園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1.8%,行走在天然氧吧的生態(tài)廊道中,直教人心曠神怡。

再往東邊看,橫跨羅湖、鹽田和龍崗三區(qū)的梧桐山或許是深圳最佳日落觀賞地。

梧桐山自西南向東北延伸,最高峰海拔944米,是深圳第一峰,可以盡攬深圳全貌,集濱海、山地和自然景觀為一體,其中“梧桐煙云”更被列為深圳新八景之一。

這里還有“深圳水源涵養(yǎng)地”東湖公園,還有占地8800多畝的仙湖植物園,正值秋冬季,園內落羽杉正秋意濃,風景色調出落得就像油畫。仙人掌和多肉區(qū)是園內有名的網紅打卡地,隨手一拍就是小森林的治愈感。

再往郊外逛,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可不能錯過。它是深圳目前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郊野公園,被譽為“深圳最后一片生態(tài)凈土”。

這里不僅有奇特的古火山地質遺跡,還能觀賞獨特的海岸地貌景觀,以及豐富多樣的亞熱帶植被。當你置身于此,才能領略到什么叫“山海相依、水火共融”的鬼斧神工。

誰說深圳人只是內卷機器?

逛完公園再說吧

深圳人有多愛逛公園?看看《2021年深圳市民留深過年專題調查報告》就知道了。65.57%的深圳人留深過年,這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都決定在假期逛逛深圳的公園。

如果深圳的公園只是顏值高,也不至于留住深圳人的心。它承載了這座城30年來從小縣城到“千園之城”的蛻變。

一談到深圳速度,“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總結雖然言簡意賅,但似乎總缺了點靈魂。如果逛逛深圳的公園,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蘊藏的人情味,其實一大半都傾注在公園里頭了。

在深圳特區(qū)成立之前,實際上只有始建于1961年的東湖公園,也就是原來的水庫公園。中山公園雖然建得更早,但在1953年寶安縣城遷址深圳墟之后便漸漸荒蕪了。

深圳特區(qū)成立之后,荔枝公園、人民公園、兒童公園、洪湖公園和仙湖植物園成了深圳公園界的五大“元老”,開啟了深圳人的“公園生活”,從第一個-到100的突破,深圳花了將近18年。截至2019年,深圳已經建成了各類公園1090個,成為“千園之城”。

對于一座如此年輕的城市來說,歷史文化底蘊還不夠鄰邊的廣州,但它勝在移民城市的開放氣質。改革開放初期,來自五湖四海的第一批建筑者,就匯聚于“開山第一炮”蛇口,在這片熱土打拼開拓。

在南山蛇口中心區(qū),有一座始建于1987年的四海公園,它見證了蛇口30年來的滄桑巨變,也是最早那班打工人的集體回憶。

這座公園頗具嶺南書卷氣息,庭院茶居遍布,素雅如水墨畫。在古典園林建筑文化的基礎上,他們還用新技術賦予了它全新的生機。

△蛇口四海公園。

公園對619棵超過百年的荔枝樹精心培育護理,每年荔枝的收入也為市場提供了大量新鮮荔枝。而荔枝林圍著的人行步道,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鋪設,形成一套完整的濱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既美觀又可以補充地下水。

深圳主題公園很多,創(chuàng)新元素層出不窮。但其中最有情懷的代表,當數(shù)南山區(qū)的人才公園了。

它是全國首個以“人才”為主題的公園,當中自然景觀融入了大量的“人才”元素,致敬過去三十幾年來為深圳發(fā)展做出貢獻的杰出人才。

這座公園最有意思的設計,π橋得算一個。設計方在橋的欄桿上裝點了小數(shù)點后2017位的數(shù)字,還呼應了公園開園的時間,甚至還將圓周率譜成詩歌,作為橋上的背景音樂呈現(xiàn)。

π這個數(shù)字元素,在某種意義上與深圳先鋒突破和未知的氣質相當契合。他們將“人才”這種相對虛空的概念,用物理空間、視覺藝術等方式來表達,確實耐人尋味。

我們?yōu)槭裁葱枰鞘泄珗@?

我們常常會對司空見慣的事物視而不見,打個比方,在一座城市的某個社區(qū),不出意外你總會去到某個菜市場,總會有一條路叫中山路,總會有一座公園叫人民公園,公園里總會有簡單的健身器材,你總能看到一些人跑步、打球、老太太們跳廣場舞、老頭們圍坐著下棋打牌……

這就是生活的日常,看似平淡無奇,卻在每個人對于城市生活的構建里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不管你承認與否,你對一座城市的記憶總離不開公園,它就像是你一日三餐配菜吃的白米飯,雖然嚼著說不出有多甜,但一旦沒了它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后疫情時代的到來,讓越來越多人才緩過神來,從遠處聚焦身邊,家樓下不遠處就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坪,可以慢悠悠坐著發(fā)呆,跟親朋好友聚著,看著云卷云舒,守著日落都覺得小日子靜好。

我們到底有多需要一座公園?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公園并不在于大,而在于它是一個能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公共空間。

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可以是一座城市的“呼吸道”,是城市人最接近自然的微縮景觀;也可以是城市日復一日運轉的“充電寶”,哪怕只是一小塊綠洲,都能容納多少你疲憊的身心。

最近在我們身邊流行一種新型的公園形態(tài)——口袋公園(pocket park),指的就是散落在高密度社區(qū),選址靈活、面積小但分布廣的袖珍公園。

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紐約的一個風景園林師Robert Zion,他說這樣的公園系統(tǒng)必須具有易親近和數(shù)量多的特點,才會真正對城市生活產生良好影響。它們并不是城市的福利點綴,而是必需品。

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口袋公園,就是1967年開園,坐標于紐約53號大街的佩雷公園 (Paley Park),占地面積僅390平方米。

△紐約佩雷公園是最早的口袋公園。/unsplash

“抬頭見綠、推門進園”,這種觸手可及的口袋公園,目前在國內越來越常見。 我們熟悉的河北省,至今已建成4595個“口袋公園”。

上海的口袋公園承包了這座城市的煙火氣,尤其是永嘉路的口袋廣場,你可以看到老人們坐在一起嘎三胡,年輕人捧著咖啡坐在折疊凳上聊天,甚至連寵物都奢侈地在曬太陽。

在深圳,南頭古城在改造中變得現(xiàn)代化,但植物樓還是最令人愜意的口袋公園,任由植物靈性裝點的“設計”,說是空中森林秘境也不過分。

△深圳南頭古城植物樓。 /微博截圖

口袋公園的萌發(fā),正應了當今城市最人性化、也最需要的一種公共社區(qū)關系——“人們既希望與某些人保持距離,也希望能與另外某些人保持親近”。

公園于城市人而言,是能打破周遭工業(yè)城市的圍墻,融草木格局于鮮活的生活感受當中。

△公園里人與自然、人與人的距離是最舒適的。/作者供圖

曾聽過一個深漂的朋友感慨,她調侃在深圳打拼的自己,時刻得像打了雞血似的“永動機”。

但總會有“電量不足”的時刻,幸好她租了一間坐地鐵就能抵達海邊公園的房子,周末跟朋友在公園野餐、海邊露營、吹吹海風看個日落、吃椰子雞喝喝小酒,灰頭土臉的自己就像重新被洗刷了一遍,一周的奮斗又開始了。

她說:“深圳的公園總能讓我相信,都市里是有我們向往的田園生活的?!?/strong>這或許就是公園給深圳這座城市的能量場,既要活得熱烈,也要有詩與遠方。

△在深圳,都市感和田園生活也能并存。 /作者供圖

參考資料:

2020年深圳公園已達1206個 “公園里的城市”實至名歸 深圳晚報

“千園之城”!一天逛一個公園,逛遍深圳公園需要三年 澎湃新聞

漫步深圳灣公園 盡享海天之美 中國青年報

為了“公園之城”的夢想,深圳公園30年朱偉華

城市記憶與地域特色在景觀藝術中的表 ——以深圳人才公園為例 楊昊

走向“公園城市” 祝捷

公園:沒有圍墻的藝術 澎湃新聞

逃離他人和融入他人的樂趣,都在公園里 新京報書評周刊

深觀察丨公園城市背后:公園為什么讓人更慷慨、“親社會”? 澎湃新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老藝術家,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最多 誰說 中國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