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如何成為讓人“喜歡”的人? 2021-11-22 10:52:16  來源:36氪

網上有句話叫做“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奇,難得是遇見理解”。

為什么遇見“理解”這么難?

網絡上還有句話叫做:

“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人,你說什么他都能理解,溝通很順暢,你也很享受那個過程,好像找到了人生伴侶和靈魂伴侶。99%的可能性是遇到了一個情商智商都比你高的人,在對你向下兼容”。

那我如何成為一位讓人舒服、讓人“喜歡”的高雙商的人?

有什么直接就可以用,用了就有效的方法嗎?

我在日常生活中溝通的時候,首先不會出現(xiàn)的一種情況就是言談時“抬杠的行為”,當別人提出一個觀點的時候也不會去進行“反駁”。

有什么方法嗎?

(一)

我在用獨立思考力模型,打造“思維體系”這篇文章中提到過一個“信息模型”。

也就是,在與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不論對方表達什么樣的觀點,我都會在大腦中首先啟動「放行思維」,也就是先去“理解”你對面的人講的內容。

別著急找差異化,也別著急表達自己的角度。先去“傾聽”,先去嘗試“理解”。

那怎么理解?

提供給你“對話三格”思維模型,即:

思考對方內容的出發(fā)點是出自“哪個領域”?

思考對方內容的出發(fā)點是出自“哪個角度”?

思考對方內容的出發(fā)點是出自“哪門學科以及學科的分支”?

每當與對方溝通交流的時候,就在大腦中啟動“對話三格”思維模型,啟動這三個方格。

“領域方格”,思考對方講話是從哪個領域出發(fā)的?

“角度方格”,思考對方講話是從哪個角度出發(fā)的?

“學科及學科分支方格”,思考對方講話是從哪個學科出發(fā)的?

把這“三個方格”直接套在對方的話上,從而去理解對方表達的內容。

當你把“對話三格”作為你日常溝通的思維模型的時候,自己就不會去急著先去反駁對方的話了。

這樣就會在“信息內容上”做到了理解對方所講的內容。

進階(二)

這就能愉快地溝通讓對方喜歡自己了嘛?

我在用獨立思考力模型,打造“思維體系”這篇文章中也提過“結構化對話”模型。

“對話三格”是幫你對對方內容,做出發(fā)點的理解。

如果對方言談里有埋怨與憤怒、不滿的情緒在,如何對話?

用“結構化對話”模型作為工具來解決“情緒對話”的場景。

即:對方與你溝通的信息當中,哪些內容是“事實”,哪些內容是“對方的感受與情緒”,哪些內容是“對方的需求與期待”?

把對話信息里的“事實部分”,對方的“感受與情緒部分”,對方要求你去做的“需求,以及對方對你的期待”。按照這三者去拆解對方對你的表達。

1)首先用自己溫柔的感受去接住對方的感受與情緒,盡量講話讓對方恰當?shù)氖娣?。也就是思考怎么說話對方感受上才更舒服。

換位思考,打字的話,打出字來,自己先感受一番,邊讀邊感受,思考對方看到這些話的感受會不會非常舒服。

2)然后第二步才是用事實來對應回應“對方講的事實”。如果用事實來對話會產生“辯論”,那事實并不重要,溫柔一點,重復以上第一步,去照顧對方感受。對方要的不過是你重視對方。你要的必然不是關系惡劣,所以,事實并不重要。

非要談事實,切記維護對方的感受為首要,表達對對方的尤為重視與關注。

3)最后,對應且恰當?shù)貪M足對方對你的需求與期待,明確告訴對方,你會做出什么行動,且會立馬去做。也就是這一步,你要告訴對方,你在落實,且有跟進與反饋。

這一步的重點是給對方確定感。讓對方清楚,我確實在按照你恰當?shù)钠诖プ觥?/p>

比如:你今天朝著你對象發(fā)火,發(fā)了一個只有對方能看到的朋友圈,發(fā)泄情緒與委屈。這時候,你也可以自己按照“結構化對話”模型拆分一下自己發(fā)的這條朋友圈,哪些是事實部分,哪些是感受部分,哪些是我對對方的需求與期待?

先從自己發(fā)的內容中去熟練,等到跟對象或別人在微信聊天的時候,你就會擁有了這個“結構化對話”的思維,從而去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以及維護好對方的感受,及摸清對方對你的真實訴求。

如果你摸不清對方的訴求到底是什么?以以上“1)”中為基礎,也就是照顧對方的感受為語言的編輯,然后直接去問對方的“訴求”是什么。

完成以上的“進階二”,別人很難不喜歡你。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些模型教給你對象或對方,或直接把文章發(fā)給對方,然后對方也會擁有這個思維來對待你。或把這些模型運用到他的人生中,收獲他人生中更多人際來往的順利。

進階(三)

如何讓別人更“喜歡”你?

就是跟人打交道的時候,恰當?shù)刈寗e人來當主角,替別人完成主角的光環(huán)以及挖掘別人身上的大眾沒發(fā)現(xiàn)的光環(huán)或優(yōu)點,準確地表達出來說給對方聽,讓對方感到“因為你”而體驗了他本身具備的光芒萬丈。

這時候,對方的愉悅感就會跟你掛鉤,愉悅的情緒是因為你,對方就會喜歡跟你往來。

具體的使用場景分為“兩人對話體”以及“公眾領域”。

兩人對話體

1)在日常空閑時間,要記得關注對方,思考對方身上有哪些優(yōu)點?用一個小本子記錄下來。

具體怎么做?

通過觀察各個方面,安靜的體會對方身上的優(yōu)點,進入對方的心境,感受他的感受,滲入他的思想從而感受他的優(yōu)點,體會他的美好。

給你表達公式:

然后在與對方溝通交流的時候,用善意或感恩、感謝(正反饋)+ 事實(你要表達的中心觀點)+鼓勵或贊揚(正反饋)的形式表達。我稱它為「三明治表達法」。

2)思考一下對方在哪些方面給予了你正面的言行幫助?哪怕很小的一個動作,學會記在心里。恰當?shù)谋磉_出對方與你關聯(lián)的這些言行帶給你的正面感受,說給對方聽。要講事實,同時拿捏好分寸,不要讓對方尷尬。

給你表達時候的公式:

以“具體行為為事實(指出對方對你的具體行為) + 你的正面感受”的形式,反饋給對方,表達出來,告訴對方。打字時,全部打出來之后,自己再檢查一兩遍再發(fā)送。

以上這么做不但會滋養(yǎng)對方的心情,對方會很開心,也會滋養(yǎng)你自己的心性,以及滋養(yǎng)你們之間的關系更上一層樓。有實驗證明,我們在做與感恩相關的事情時,普遍是我們最開心的事情之一。

公眾領域

比如我有健身的習慣,我每次上動感單車課的時候,經常會見縫插針地在單車課兩首歌的間隙之間休息的那30秒左右的時候,對辛苦的教練恰當?shù)墓膭钜环?/p>

或者教練講話的時候,我總是作為健身會員在下邊捧場與恰當?shù)睾魬?/p>

夸贊、捧場與恰當?shù)睾魬?,看起來蠻簡單的是嘛?

其實在公眾領域想讓目標人喜歡你,這里面涉及許多能力需要你磨煉與注意。

1)我創(chuàng)了個詞叫做“鈍商”,即“擁有鈍感力的智商,也就是在做正確的事情的時候略過感受與面子,直接按照正確的決策來立即行動的智商。” 我稱它為“鈍商”。

如何擁有“鈍商”?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在大腦中做出正確的決策的時候,這時候不要思考自己的感受,比如,我以前上單車課是在教室后邊的最邊下,結果前邊體型壯碩的男士擋的我甚也看不見。這時候我的決策就是去第一排,去第一排就能看清教練的動作,為什么要因為是新手,在第一排怕動作錯了從而丟人的感受而放棄正確的決策呢?

換到我們的人生事業(yè)與生活里,為什么要因為感受而放棄明知道是正確的決策呢?

然后我就會在心里踹自己一腳,上!

先過去到第一排,有了正確的決策之后,別在當下繼續(xù)沉浸的思考與感受,立馬行動,先去!先到第一排上。

先把自己“掛”第一排上,到了那個位置開始單車課了之后再感受,你就會發(fā)現(xiàn)做正確的事既能收獲自己想要的東西又不會有任何損失,還會有成就感。

就是做出正確的決策的時候,在心里踹自己一腳,放棄感受,先行動,先去做。等去做了,你不但會收獲正確的決策之后的相應的目標結果,你還會一次次增加你的自信與下次行動的底氣。屬于正循環(huán)累積,越行動越積極,越積極下一次越快的行動。

給你行動模型:

做正確地決策→ 調出“鈍商”→ 在心里踹自己一腳 → 立即行動。

做出正確地決策之后,調出鈍感力,略過或弱化自己的感受,在心里踹自己一腳,先上!先行動,先邁出那一步,你就會體驗破除了心里障礙的成就感與愉悅感。

如何正確地做決策?參考如何打造“決策體系”?這篇文章里面寫的比較詳細。

2)而在“公眾領域”表達對目標人物的喜歡、鼓勵與支持。就按照以上這個行動模型來操作。

我在單車課的第一排上,我會對目標人物“單車課教練”,表達夸贊、鼓勵以及支持。

而我表達這些話需要在兩首音樂停頓的間隙表達,以及課前或課后表達,但不論是如何表達,都是在公眾區(qū)當場即刻的發(fā)言,尤其兩首音樂之間那30秒休息時間的間隙,我需要在30秒內組織語言+即興表達+調出“鈍商”來表達,表達的內容還要恰當。

那怎么在“公共領域”即刻的對目標人物表達贊美與鼓勵呢?

按照“行動模型”來開展。

新手:

第一步:先明確清楚,清楚你確實要表達,你認為你對目標人物表達之后,對你們之間人際的滋養(yǎng)有好處,會拉近你倆之間的關系。

先明確好你確實要做,然后立馬開始行動。

第二步:在你是新手的時候你是做不到公共領域即刻表達贊美與鼓勵的。

這時候,先鍛煉你在公共領域想說什么就開口就說的能力。

比如,我在健身的時候,我想請一個人幫忙或者主動跟別人換著器械用,不論是哪種表達,我們都是有短暫的“心里思考與猶豫期”的。

這時候,你可以先鍛煉自己想說什么,就直接“張口就說”的能力。也就是從最小的臺階開始鍛煉,從而降低表達時候的心理阻力。

這就是在鍛煉我們做出正確地決策之后,就略過感受直接行動的“鈍商”。

即,擁有鈍感力的智商。

也就是用智慧做出正確的決策,然后調出鈍感力來略過感受或弱化感受,直接行動的智商。

實驗自己的時候,不要管表達內容的質量以及思考不熟悉的對方的反應,甚至對方是陌生人,直接對著他們,張口就說。這一步是鍛煉你開口講話不抵觸的能力。

逐漸形成你任何時刻,想說什么就會略過心理抵觸的感受,直接表達。

老手:

如果你能任何時刻,不犯抵觸,開口就能表達你的訴求,或者開口就能講話,那你已是老手。

老手時候的第一步:由于已破除掉公共區(qū)域被大眾盯著發(fā)言的心理障礙。這時,關鍵要素就是“不要思考”,想跟誰拉近關系,立馬表達。

只有你完全沒有心理障礙才會在時間極其有限的場景下,見縫插針的完成對目標人物表達“喜愛或欣賞”。

如何表達?

由于當下場景給你的時間必然有限,我們可以用開頭提到的“三明治表達法”,先鎖定人物,然后用:事實(對方的行為)+你的正面感受+鼓勵與支持或感謝與感恩,這個表達公式來對目標人物進行表達。

點到即止,過猶不及。幾句話結束對話。這屬于即興、即時地表達。

用這些日常的小言行,滋養(yǎng)你與目標人物的人際關系,從而成為一名讓他人喜歡的人。

進階(四)

我們經常有的一種認知是:“只有我們足夠優(yōu)秀,才能吸引別人,讓別人喜歡我?!?/p>

這話沒錯。

同時,其實對于同等或高于我們優(yōu)秀的別人。我們優(yōu)秀固然好,但是,只是自己優(yōu)秀,自己“看不見”別人的優(yōu)秀,是沒用的。

除非你的優(yōu)秀恰好在對方的需求點上“無可替代”,或者你外形非常完美,全部長在對方的審美點上。那你具備“躺贏”的基礎。

那我們大多數(shù)人,如何做才會讓別人“更喜歡”我們呢?

1)使用人文特性中普遍存在的“規(guī)律”。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第一層次:生理上的需求

第二層次:安全上的需求

第三層次: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第四層次:尊重的需求

第五層次: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生理上的需求我就不說了,咱們來說安全上的需求,我們在與人來往過程中,在恰當?shù)那闆r下,一定要給對方“確定感”,減少因我們導致對方“處于事情的不確定性當中”。

比如,對方找你辦事或者找你因事借錢。

這時候,如果我們也不確定能不能幫到對方,就要把自己當下的事實處境以及進度,不斷的反饋給對方。讓對方有拿捏事情進度的掌控感與周轉的空間。

一言以蔽之:安全上的需求代表要給人“確定感與讓對方擁有盡可能多的選擇權以及把掌控權送給對方”。

第三層次: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就是提供“情緒價值”,(情緒價值可以參考以上一、二、三板塊)

歸屬的需求就是:講規(guī)矩,守口如瓶,恰當且篤定的忠誠度。

重點說一下“講規(guī)矩”,規(guī)矩是不以自身情緒與事情狀態(tài)的波動而改變規(guī)矩的恒定。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是恒定的。

第四層次:尊重的需求

永遠要“首先”尊重每一位人,如果對方不尊重你,無需再尊重。

第五層次: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思考一下對方想完成什么人生目標與人生需求,再看一下自己哪一方面能助力。幫助對方實現(xiàn)。

最后,如何成為一名讓人喜歡的人?參考以上。

如果以上你做過一次之后對方不識抬舉,那就成為一名讓自己喜歡的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我思考故你在”(ID:Moon__guyue),作者:沽月,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的人 讓人 喜歡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