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上海咖啡卷到比豆?jié){便宜,都不夠當地阿姨們喝的 2021-11-12 15:22:27  來源:36氪

只有4平米的Manner店前

上海已經成為全球咖啡館數量最多的城市,這個數字是6913。

在淮海中路從頭走到尾,你能看到49家咖啡館,南京西路則有41家。

從密度來看,在楓涇路,平均每一百米能路過5.02家咖啡館,大學路平均每100米有3.84家。

雖然上海人多,但每萬人擁有的咖啡館數量——2.85,也達到了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都市的平均水平。

對比國內,北京的咖啡館數量比上海少了大約40%,但人口只多了20%。

這意味著在上海買咖啡,像在其他城市丟垃圾一樣方便。而在上海丟垃圾,或許比找到一個咖啡館更難(因為需要干濕分類)。

列了這么多數,就是想說,上海的咖啡館真的很多。

上海人血管里流的是咖啡

咖啡館多,因為上海人是真的愛喝咖啡。

陸家嘴格子間的打工人自不必說,靠美式和拿鐵才能驅動一顆螺絲釘一天的運轉。前一天打工打到死機,咖啡是開機信號,也是潤滑機油。

雖然其他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不外如是,但上海白領在上班路上坐擁十幾家精品咖啡選項,今天喝Manner,明天喝OPS,都不滿意還可以換Arabica或者任何小紅書探店的特色咖啡館。

北京的都市麗人公司坐落范圍之內只有星巴克,對上海人來說又稱刷鍋水

北京的Tims開始排隊,上海的Tims也就接近倒閉了。

更常見的情況是拼單專星送湊滿減不如原價配送費喝喜茶。除了時尚媒體里把0號身材作為OKR的潮男潮女,北京白領喝奶茶吃雞蛋灌餅,上海社畜喝咖啡吃wagas。盡管如此,大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相聚在帕梅拉的視頻下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

在北京,有固定喝咖啡習慣的人選擇就地在公司咖啡機解決,不差錢的每天點一杯星巴克美式。他們根本不在乎喝的是什么,咖啡因進入身體還不是一個樣。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原教旨主義。

但上海打工人會特意改變上班路線,給自己制定一個月內嘗遍這條街所有咖啡館的目標,然后在社交平臺總結一份精美的永康路咖啡指南。

其他城市的人覺得沒必要,如果到了需要“探店”的程度,店里的空間不是用來拍照的,而是用來談事兒或工作的。

當然最容易讓外地人感到自己太過務實的瞬間,還是看到上海的星巴克外面坐的不是白領而是大爺和阿姨時。

上海的爺叔比北京的白領喝咖啡多不是空穴來風。 退休沒事做的叔叔阿姨們,在遛鳥養(yǎng)花之外就是承擔起 網紅景點的氛圍組角色。

老奶奶穿上優(yōu)雅Chanel套裝,和姐妹們在武康路看看銀杏拍拍照,最近新出的網紅打卡地社畜可能不清楚,但她們比誰都來得早。拍完照找一個漂亮的咖啡館喝咖啡聊天。

工作日在老咖啡館約會的叔叔阿姨,不比周末打卡網紅餐廳的情侶少。

在上海,咖啡不止是年輕人的文化。這里的市民從老到小都喝咖啡,不止是喝,而且愛喝。

咖啡品味是上海人社交資產的一部分。看到小區(qū)施工師傅喝的都是Lavazza時,誰能忍住不肅然起敬。

而辦公室里出現的星巴克,意味著一個人的社死時刻即將到來。如果喝咖啡不討論咖啡豆產地,不知道flat white里的flat代表什么“平”,那和喝速溶還加奶有什么區(qū)別。

咖啡在這里不作為功能型飲料或都市人身份的裝點,而是一種必需品,包括生活剛需層面和審美趣味層面。

上海咖啡館,全世界最努力

上海人愛喝咖啡和上海咖啡館多互為動力,以至于內卷的不止大廠員工,還有上??Х瑞^。

老牌連鎖店星巴克,上海人已經不屑一顧,但它在這里也擁有全球最多的門店。Tims在中國首家店也是在上海。

如今星巴克、Costa一類的連鎖品牌咖啡館在上海只占35.08%的比例,剩下有55.88%是精品咖啡館和獨立咖啡館。

精品咖啡館也即更加重視咖啡本身口味、會區(qū)分咖啡豆產地、強調沖煮方式的咖啡館。Manner的連鎖店雖然已經開到了北京,但它也只是有連鎖店的精品咖啡。

南陽路,也就是第一家Manner所在地,一個2平方米小店曾經創(chuàng)造月入十萬奇跡的地方。也是無數咖啡起家又倒閉、或者做下去的地方。

許多熱愛咖啡的文藝青年選擇從企業(yè)辭職,摩拳擦掌要在上海開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Manner走紅后,大家都去開外賣小型店,市場飽和之后又紛紛關門。

市場競爭激烈,只能靠差異化出彩,各種菜單和空間創(chuàng)意層出不窮。

有的店里布置簡潔優(yōu)雅適合拍照打卡,就有的店把后院布置成貴族花園,為出片而生。

你往咖啡上放餅干,我給你畫只小羊肖恩。你杯子用中古Rosmarin,我用日式手工燒制。你拉花拉只獨角獸,我分分鐘拉出大天鵝。

6個月融資4次的Manner氪金搞免費,別的咖啡館就沒轍了,Manner小哥拉花拉到手抽筋,旁邊精品咖啡館老板一個一個拉大天鵝。

但如果老板是帥哥就另當別論,有人在外灘為了見到一位交警在意起了輪船招商局的地理位置,有人為了偷拍一張戴著口罩的咖啡館帥哥一天四杯澳白。

咖啡館內卷最大受益者還是消費者,最直觀表現就是價格。

不在Manner排隊領六周年環(huán)保袋的人,可以用3.8買到一杯外送精品咖啡。

這么下去上海的咖啡比豆?jié){和大蒜便宜指日可待,便利店的咖啡也要做不下去了,直接一塊錢一杯對標歐洲餐廳有償提供的熱水

上海市政度甚至補貼設立了咖啡課程,學完就考證,考過了還能退學費。

如果你覺得公司附近的精品咖啡都不好,那就加入他們。你咖啡品位好,靜安區(qū)便不黑暗。

咖啡歷史底蘊深厚

上海的咖啡氛 圍 為何如此濃厚,還要追溯到咖啡的舶來史。

19世紀50年代,一位英國藥劑師把咖啡帶到上海,在藥店出售,上海人稱它為“咳嗽藥水”。這還不算咖啡真正作為飲品進入中國。

上海本是不起眼的城市,直到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開放成通商口岸,才慢慢展露出它的優(yōu)越與天分。

1843年,咖啡隨著外國人被帶到上海,當時還翻譯作“磕肥”。這是西方人專屬的一種高級飲料。只有在西方人開設的旅館才能喝到。

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館

1886年,上海第一家獨立經營的咖啡館——虹口咖啡館開業(yè)。此后上??Х瑞^才越來越多,咖啡也慢慢成為平民飲品。上海人的喝咖啡習慣逐漸被培養(yǎng)起來。

建國后,靜安寺附近的德勝咖啡廳更名為上??Х葟S,是我國最早的專業(yè)咖啡生產企業(yè)。

上海人在民國時期對咖啡的喜愛就已經表露出來,1922-1937年的國產影視劇中,發(fā)生在上海的情節(jié)就有不少包括喝咖啡。而我們現在拍解放前的上海,臥底交頭也有可能約在咖啡廳。

來源:《父母愛情》

在沒有咖啡機的年代,上海人會用紗布包著咖啡粉放在鍋里煮,更講究的會用濾紙過濾一遍,加煉乳、奶油或者是麥乳精的人都有。

張愛玲就愛喝奶咖,奶還要低脂的。

雖然魯迅的名言說“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但當年他和“左聯(lián)”領導成員和地下黨代表經常在“公咖”秘密接頭商談。

魯迅日記上也有許多類似“1930年6月5日午后 同柔石往公啡喝加啡”的記錄。

程乃珊在《咖啡的記憶》中寫, “三年困難時期上海仍有咖啡,為利激銷售,買一聽上海牌咖啡可發(fā)半斤白糖票:在咖啡店堂吃咖啡可額外獲得四塊方糖和一小盅鮮奶。那個時候父母似更熱衷無糖無奶的黑咖啡,然后像擺弄金剛鉆樣小心地將帶回來的方糖砌成金字塔形。如是,我和哥哥就常有熬得稠稠的白糖大米粥喝”。

即使是經濟困難時期,上海的普通人家也會煮咖啡。

就這樣,咖啡文化在上海一直被保留下來。

雖然“咖啡和大蒜”理論被無數人炮轟,但咖啡和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的確密不可分。

正如某位作者形容咖啡館里的人"談的是文藝、國民黨、政治,什么都談,說完了郭沫若,又說魯迅、郁達夫、汪精衛(wèi)、蔣介石”。

上海白領會在工作間隙看雪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沒有人覺得不正常。

他們在工作日下班之后買花,回去耐心地插上拍照,周末就是穿上網紅套裝乖乖排隊。

這里或許也是展覽和文藝電影最受歡迎的一個城市。

上海住民是最有詩意和品位,也是最高傲的一群人。

《色,戒》中王佳芝在咖啡館

因為上海有這樣的土壤:在制度和人文關懷上的文明成為城市標桿,有機會接觸到最高規(guī)格的物品和秩序。

同時,運轉節(jié)奏快得像離心機,無情又井然。在這里的每個人一邊維持著大都市人的體面和高貴,一邊孜孜不倦地紡織PPT和word文檔。

咖啡是上海正常運轉的機油,是大樓里鋼筋水泥的那個水泥。同時也是精神小布爾喬亞的標志和寄托。他們談論精品咖啡館,正如談論韋斯安德森和維倫紐瓦。

北京人不信今生賣花來世漂亮,搜索LB咖啡也只會出來“老邊餃子館”,而上海人老了也會出現在穿搭bot,不在乎舉著絲巾拍照的姿勢是不是過時。

咖啡館有咖啡和爵士樂,豆?jié){攤有吆喝聲和煙火氣?!澳愫仁裁达嬃?,就是什么樣的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Vista氫商業(yè)”(ID:Qingshangye666),作者:榴蓮,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都不 豆?jié){ 上海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