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女白領(lǐng)九年“摳”出兩套房:當代青年的消費迷思 2021-11-03 12:23:30  來源:36氪

“為了省錢,每頓飯都自己做,朋友聚餐基本不參與?!?/p>

“一年買衣服不超過100元,除了貼身內(nèi)衣,其他都是閨蜜們不要的衣服?!?/p>

大學畢業(yè)九年,一個名叫王神愛的女白領(lǐng),每月工資的儲蓄率都能高達90%以上。

豆瓣上遍布著各種省錢小組,如摳門女性聯(lián)合會、摳門男性聯(lián)合會、喪心病狂攢錢小組……但那里的豆友們,都愿意將王神愛尊稱為“摳神”。

與其他人省錢時的內(nèi)心掙扎不同,“摳門”帶給了王神愛極大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只要自己多花一分錢,她就會渾身難受。

用王神愛自己的話來描述:

每次自己走在商場里的步行街,當看到那些琳瑯滿目的奢侈品店,她覺得那就是布滿兇光的“鱷魚池”,隨時都可能撲出來吃掉她。

王神愛絕非物理意義上的“躺平”,崇尚極致省錢的王神愛,其實是一個囤房愛好者。

她用省下來的錢已經(jīng)在南京購房,第二套新房的首付達一百多萬。

在王神愛的眼里,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能帶給自己絕對安全感的東西:只有買房。

1

王神愛的“不安”

二戰(zhàn)后,歐洲人民的物質(zhì)生活極大改善,但許多人依然保持了囤積面包的習慣。

哪怕這些面包根本無法吃完,每次放冰箱里都會逐漸腐爛,但歷經(jīng)過戰(zhàn)爭炮火的這代人,依然樂此不疲地囤積各種生活資料,直至最終去世。

有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將其稱之為“戰(zhàn)后創(chuàng)傷應(yīng)激障礙癥”。

事實上,個體的精神創(chuàng)傷應(yīng)激障礙,不僅會發(fā)生在戰(zhàn)場,也可能會出現(xiàn)在一個人的童年。

王神愛的童年家庭生活,其實不亞于一場爭奪金錢的殘酷戰(zhàn)爭。

在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告訴王神愛賺錢不易,每次給她零花錢時,都會把錢直接扔在地上,讓她去撿。

王神愛每花一分錢,都需要低一次頭。

為了減少要錢時這種屈辱的體驗,王神愛便逐漸養(yǎng)成了存錢的習慣,到小學六年級時,王神愛的存錢罐里已經(jīng)有約1000元的存款。

王神愛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并貧困潦倒,事實上,父母兩人都有工作,但平時喜歡存錢的母親,每次都會把錢放在冰箱的冷凍柜中保存。

日積月累,冰箱里的錢積少成多,等到家里需要買房時,母親直接拿出積蓄一次性付清全款。

據(jù)王神愛回憶,媽媽的金錢觀念,其實也是來自于外婆。

王神愛的媽媽在年輕時,曾經(jīng)為做新衣服把錢存到一個小箱子里,可是這個箱子最后卻被外婆撬開,把所有錢都被拿走了。

自此,母女三代都養(yǎng)成了攢錢的習慣。

小時候的王神愛,只能住在院里的一個小帳篷里,每逢刮風下雨,她都擔心這個“家”有散架的危險,于是,攢錢買房便成了她從小到大的生日愿望。

剛上大學,王神愛就開始打零工賺錢, 她將每個月的兩千塊收入都積攢下來,大學剛畢業(yè),她就用所有積蓄給自己買了一套小房子。

無力改變水漲船高的房市環(huán)境,王神愛能做的,就是生活盡可能的省,買房盡可能的快。

再后來,她發(fā)現(xiàn)了豆瓣“摳組”,便開始把自己的摳門經(jīng)歷分享到組里。

她將自己的生活原則總結(jié)為奧卡姆剃刀原理,即“如非必要,不增實體”。

奧卡姆是14世紀的英格蘭邏輯學家,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p>

這被后來的人們總結(jié)為“簡單有效原理”,也被無數(shù)信奉極簡主義的人奉為圭臬。

事實上,王神愛忽視一切體驗的摳門生活,并非極簡,甚至有些極端。

從上學到上班,王神愛從來不買水,都會蹭學習或公司的純凈水喝;出門基本靠走路,遠一點就坐公交車,遇到瓶瓶罐罐還可以撿回來賣錢;日常生活用品就在各大APP上薅羊毛,一點一點攢積分抽獎?chuàng)Q取。

假如,房價沒有那么高呢?

假如,王神愛不用還房貸呢?

那么,王神愛的生活還會“極簡”嗎?

昨天,有一條熱搜登頂微博第一,叫做“80后夫妻3個月工資全款買房”。

35歲的田丹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這些年,她和丈夫種過地、趕大集擺過攤,最后都無疾而終,還因工作忙碌錯失了陪伴孩子的機會。

兩年前,夫妻二人來到黑龍江鶴崗當外賣騎手,用3個月工資全款買下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把一雙兒女接到身邊。

田丹丹說:“一家四口在一塊了,現(xiàn)在挺幸福的,工作家庭都可以兼顧,孩子的成績也提高了。”

在大城市體面地窮著,還是在小城鎮(zhèn)孤獨的富著,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問題。

就好像,我們也很難用一個簡單的概念來定義王神愛。

她毫無物欲,她又充滿物欲;她超脫世俗,她又深陷世俗;她很貧窮,但她又很富有。

在這個思潮碰撞的消費社會里,我們看似來去自由,其實內(nèi)心都被房價牽絆。

王神愛看似拒絕消費,實則也是當下高房價的埋單者。

田丹丹游蕩漂泊許久,最終在“網(wǎng)紅城市”鶴崗定居。

每個人最終的人生選擇,似乎都離不開房子。

2

后消費社會的年輕人

2018年,日本管理學宗師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引入中國,自此引爆熱議。

在書中,大前研一歸納了當下日本青年的亞文化族群:

有社交恐懼宅在家中的“御宅族”;有滿足于眼前稍縱即逝的美好,沉溺于對人生沒大用處的美食與自拍之中的“小確幸”;也有既不學習,也不工作,整天無所事事的“尼特族”。

事實上,這些日本社會族群在國內(nèi)都能找到真實參照:

御宅族就是快樂肥宅,小確幸就是佛系青年,而尼特族就是躺平文化。

大前研一眼中的“胸無大志”“喪失物欲和成功欲”“一部手機就代表了生活”,不僅是當下日本低欲望社會的文化典型,其實當下東亞各國年輕人面臨的普遍生活困境。

2020年,韓國綜合出生率降到了0.84的冰點,并且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

這也就意味著,在過去的15年里,韓國政府為鼓勵國民生育,投入的約1.2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預(yù)算,基本全都打了水漂。

韓國的年輕人為什么不想生孩子?

答案很簡單:沒錢,沒時間,也沒心情。

近半個世紀以來,韓國社會的大量財富流入房地產(chǎn),因此不動產(chǎn)替代薪酬成為了決定經(jīng)濟階層的最重要因素。

即便年輕人獲得了穩(wěn)定的職業(yè),面對昂貴的房價和房租,無能為力的工薪階層只能蝸居在大城市的半地下和閣樓里,被稱為“房地產(chǎn)貧困階層”。

△ 電影《寄生蟲》劇照

在現(xiàn)實的重壓之下,“逃避”成為了當下韓國年輕人的重要選擇。

他們逃避奮斗,逃避婚育,也逃避現(xiàn)實,被稱之為“五拋棄世代”,即放棄戀愛、交友、結(jié)婚、購房和生育。

1995年,韓國30~34歲男性中的未婚者比例占7%,到2015年則直接猛增至33%。

近年來,韓國大火的影視劇,如《1982年生的金智英》《燃燒》《寄生蟲》《魷魚游戲》等等,無一不是傳達對現(xiàn)實社會階層固化之后,對當下年輕人生存帶來重壓和毀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韓國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在世界范圍內(nèi)頻頻獲獎或打破紀錄,其根源在于最廣泛且堅實的共同消費社會語境。

△ 電視劇《魷魚游戲》劇照

自20世紀福特主義生產(chǎn)方式促進消費主義文化形成至今,從西方到東方,我們都經(jīng)歷了工業(yè)社會到消費社會的轉(zhuǎn)型,從消費社會到深度消費社會的發(fā)展。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曾將日本消費社會劃為四個階段:

第一消費社會(1912~1944年):日本處于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早期,人們崇尚“西式生活”。

第二消費社會(1945~197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經(jīng)濟復(fù)蘇和高速增長期,民眾逐漸實現(xiàn)了美式生活。

第三消費社會(1974~1995年):穩(wěn)定增長期和泡沫經(jīng)濟期,在80年代進入“高度消費社會”,購買欲旺盛,海外旅行興盛,開始追求高檔名牌。

第四消費社會(1995至今):泡沫經(jīng)濟破滅后“失去的二十年”和緩慢復(fù)蘇期,人們崇尚返璞歸真的“簡約消費”。

△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劇照

從無到有,由盛轉(zhuǎn)衰。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路徑互相影響,彼此借鑒,最終也形成了相似的生命周期。

在經(jīng)歷過社會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的五十年后,日本和韓國相繼進入了后泡沫經(jīng)濟時代。

對于韓國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再也沒有像父輩那樣創(chuàng)造“漢江奇跡”的機會,在殘酷的學業(yè)內(nèi)卷之后,只剩下遍地“零工族”和“五拋棄世代”。

日本年輕人則對父輩們因泡沫經(jīng)濟破滅后,從此背上的沉重債務(wù)感到畏懼,他們無法認同用一輩子的工作去還債的生活模式,各種“斷舍離”和“平成廢宅”的思潮便悄然興起。

3

當消費冷卻之后

2015年,一個名叫馬佳佳的女孩,做過一篇名叫《絕望的大學生》的演講稿。

在演講稿中,她用過來人的口吻告誡大學生:

“單方面省錢,會變得越來越窮,因為沒有交換,流通性也越來越弱。我從來就不是一個省錢的人,我一個月掙8000的時候就至少拿5000出去social,然后慢慢我變得一個月掙八萬了。我卡上有八十萬的時候,就定了一張100萬的車,但我是不是就變窮X了,不會啊,我身邊有人有事有資源,拿到車以后,我已經(jīng)有200萬了。每花一筆錢,都是為了撬動更大的籌碼,去進入更大的流通?!?/p>

(聽懂掌聲。)

有那么幾年,“馬氏雞湯學”風靡全世界,這里的馬家人,當然不光只是馬佳佳,還有馬凌(筆名咪蒙)。

她們不以事實為根據(jù),而是以情感為導向,鼓勵人們打破現(xiàn)有秩序,攫取更多財富。

這樣的毒雞湯之所以受人追捧,莫過于切中大眾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底層渴望顛覆,窮人渴望暴富。

但很快,風向變了。

從2016年的“葛優(yōu)躺”到2017年的“佛系青年”,從2020年的“內(nèi)卷”到2021年的“躺平”。

尤其是進入到后疫情時代,人們褪去了往日的盲目狂熱,就連雙十一都變得愈發(fā)克制理性。

毫無疑問,我們正處在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

十年前,在微博炫富的網(wǎng)紅郭美美,如今因為賣違禁藥品再度入獄。

十年前,廣州恒大隊創(chuàng)造了44場聯(lián)賽不敗紀錄,提前四輪獲得中超聯(lián)賽冠軍,如今的恒大集團已是債務(wù)纏身,四面楚歌。

狂熱消費主義的風潮,總會隨著一次次野心的脹破而逐漸散去。

在當下,無論是因買房而成為“摳神”的王神愛,還是一家四口選擇定居鶴崗的田丹丹,每個人都在重構(gòu)自身與消費之間的全新關(guān)系。

有人負債,有人存錢,有人躺平,有人揮霍。

但在生活的壓力之下,那些鼓吹極端消費的主張,最終都會不攻自破。

50年前,韓國時任總統(tǒng)樸正熙在訪問德國尋求投資時,曾特意去看望在德國工作的韓國礦工。

當時,他緊緊握住同胞的手,哽咽著說:“我們一定要過上好日子”,正是擺脫貧困的民族渴望,激烈著一代韓國人不懈奮斗。

如今,韓國國民人均收入超過3萬美元,已經(jīng)正式邁入到發(fā)達國家的行列。

但今天的韓國人卻似乎失去了繼續(xù)奮斗的動力,也不認為自己真的“過上了好日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闌夕”(ID:techread),作者:小滿,36氪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

關(guān)鍵詞: 迷思 套房 九年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