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訪談 >
理財產品費率“升降不一” 卻有理財子公司“逆市”上調 2022-04-19 10:43:26  來源:北京商報

為了搶客、留客,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開啟了“費率優(yōu)惠”政策,“零”費率產品屢見不鮮,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也有理財子公司“逆市”上調了部分理財產品管理費率。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零”費率不代表不收費,部分銀行在制定理財產品費率時也預留了空間,除了可能需要繳納交易手續(xù)費、信息披露費之外,還有超額業(yè)績管理費、業(yè)績報酬計提等費用,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不應只關注“零”費率,而忽視了風險等級、投資類型、投資方向、歷史凈值波動等指標。

理財產品費率“升降不一”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啟“費率優(yōu)惠”政策,下調理財產品管理費率,以吸引更多投資者的目光,不過在這一波下調過程中也有部分理財子公司“逆市”上調產品管理費率。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光大理財近日發(fā)布《關于陽光碧機構盈理財產品說明書調整的公告》表示:該公司擬于4月19日起將“陽光碧機構盈”(EB1669)理財產品的管理費率由30bp調整為70bp。

根據光大理財“陽光碧機構盈”理財產品風險揭示書,該產品為固定收益類,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100%投資于存款、債券等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具有高流動性資產投資占比不低于30%。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當前該產品的管理費率已從0.3%/年調高至0.7%/年,對上調理財產品管理費的原因,光大銀行客服人員向記者表示,此次調整是根據產品實際運作需要,不過自4月19日(含)起“陽光碧機構盈”(EB1669)理財產品也有一項優(yōu)惠活動,優(yōu)惠后的管理費率為0.4%/年,活期截止時間暫未收到通知。在光大理財之前,華夏理財也曾發(fā)布公告表示,自3月2日起將“華夏理財龍盈混合G款70號一年定開偏債”理財產品固定管理費率由0.2%/年調整為0.3%/年。

從市場表現來看,也有部分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率出現下調,例如,中銀理財2月22日至3月31日將“中銀理財-穩(wěn)富14天持有期”產品固定管理費率由0.1%/年下調至0%/年;日照銀行此前也發(fā)布公告將該行“黃海萬利寶(21180206期)年聚財一年定期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等3只理財產品第二投資周期的銷售費率、管理費率下調為0%。

對于銀行理財產品費率不同程度調整,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調整情況來看,理財子公司產品平均手續(xù)費率變化不大,不過一季度受股市低迷、部分產品凈值下跌影響,多家理財子公司下調了部分產品的固定手續(xù)費率,主要是固定投資管理費率、銷售服務費率,固定手續(xù)費率上調只是個例,不代表市場整體情況。

費率為“零”不代表不收費

對投資者來說,購買一只理財產品不能僅看管理費和銷售費,費率為“零”也不代表銀行不收取其他費用。

通常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包括認/申購費、贖回費、管理費、銷售服務費、托管費幾類費用,北京商報記者對比多家理財子公司發(fā)布的產品后發(fā)現,近期各家理財子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托管費率的差異并不大,基本在0.05%左右,但管理費方面則差距明顯,有的理財產品管理費達到0.4%,而有的理財產品管理費則低至0.1%。

除此之外,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部分理財產品的收費列表中還包括投資賬戶開立及維護費、交易手續(xù)費、資金匯劃費、清算費、超額業(yè)績管理費、業(yè)績報酬計提費用等。例如一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在售部分產品檔案一欄中就標注,針對超過業(yè)績比較基準的收益,該公司將提取60%作為超額業(yè)績報酬,也就是說贖回日或產品終止日產品份額凈值折算的年化收益率超過當期業(yè)績比較基準上限,該理財子公司將向投資者收取超出部分的60%作為超額業(yè)績報酬。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說明書中對業(yè)績報酬計提費用做出了詳細說明,如果(計提浮動管理費前的計提日單位凈值-歷史開放日最高單位凈值)/歷史開放日最高單位凈值(折算為年化收益率)>3.45%,對于超過3.45%的部分,該公司將按照30%的比例收取浮動管理費。

“相對于冒險拿到超額投資收益率而言,多數投資者更傾向于拿到穩(wěn)定的預期收益率。”劉銀平指出,銀行上調浮動管理費率與下調固定手續(xù)費率不沖突,下調固定管理費率目的在于應對特殊時期的產品凈值下跌或增長緩慢,向投資者階段性讓利,讓投資者更易拿到業(yè)績比較基準;上調浮動管理費率可以讓理財子公司拿到更多的超額業(yè)績報酬,前提是產品達到業(yè)績比較基準。對于大部分銀行理財投資者而言,更在乎是否拿到業(yè)績比較基準,而不是能否拿到超額投資收益。

應從風險、投向、凈值波動等多方考察

“資管新規(guī)”落地后,理財產品迎來全面凈值化時代,在股市、債市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下,部分理財產品呈現“破凈”局面,4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fā)現,截至今日,剔除近6月無凈值的產品后,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共發(fā)行28367只理財產品,凈值在“1”以下的理財產品數量為1672只。

劉銀平表示,不同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風險、凈值波動情況差異較大,這對投資者的理財水平要求更高,在購買產品之前需要搞清楚風險因素,通常可以從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類型、投資方向、歷史凈值波動、具體資產配置等情況去考察。相對來看,中低風險、固收類、未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更小,投資者更易拿到業(yè)績比較基準,適合穩(wěn)健型投資者。

在普益標準研究員鄭哲涵看來,投資者需認識到的是破凈的理財產品仍是少數,且以混合及權益型為主,理財產品并未真正出現風險,只是由于資產聯動下的“股債雙殺”及估值方式調整下凈值波動“浮出水面”且更加直觀。因此,投資者應理性看待,仍需相信專業(yè)機構,無需恐慌“跑路”,明了短期波動對理財產品凈值影響有限,理財市場仍然整體表現穩(wěn)健,避免因為“踩踏”式贖回而導致的真實利益受損。

關鍵詞: 理財子公司 理財產品費率 產品管理費 銀行存款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